全球幹散貨船拆解量或降至35年新低!
伴隨《香港國際安全與環(huán)境無害化船舶迴圈利用公約》(HKC)正式生效,全球拆船市場正面臨環(huán)保法規(guī)趨嚴、合規(guī)產能緊張等多重挑戰(zhàn)。船舶經紀公司BRS近日發(fā)佈報告稱,2025年全球幹散貨船拆解量有可能降至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。
根據BRS幹散貨研究團隊的分析,由於全球運力緊張、運價高位運行,以及船東對船隊結構調整持觀望態(tài)度,許多原本應進入拆解流程的老舊船舶仍活躍於市場。數(shù)據顯示,2024年被拆解的幹散貨船平均船齡高達29.5年,明顯高於2016年的23年。
▲圖源:BRS Shipbrokers
去年全球共拆解76艘?guī)稚⒇洿伎偛鸾獯暗?/span>24%,但從數(shù)量上看,仍處於歷史低位。今年上半年,這一趨勢仍在延續(xù),僅有37艘?guī)稚⒇洿徊鸾猓渲邪?/span>3艘海岬型、14艘巴拿馬型、7艘超靈便型、5艘靈便型以及8艘小型散貨船。
BRS預計,今年幹散貨船的總拆解量將很可能“遠低於”過去十年的年均水準155艘,或將跌破199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。
值得注意的是,6月26日正式生效的《香港公約》,成為影響船舶拆解動能的重要變數(shù)。該公約旨在規(guī)範船舶回收過程中的安全與環(huán)保標準,但其實施也對現(xiàn)有拆船廠提出了更高門檻。
BRS指出:“在運價未出現(xiàn)大幅波動的情況下,HKC的實施短期內將壓制全球拆解能力,原因在於具備合規(guī)資質的拆船廠數(shù)量仍然有限。”
據業(yè)內估算,目前孟加拉僅有10家拆船廠獲得HKC認證,預計近期將增至15家;印度則遙遙領先,已有112家拆船廠達標,占其全國總數(shù)的絕大多數(shù);而巴基斯坦仍為“空白區(qū)”,土耳其則僅有一家合規(guī)設施。
▲圖源:BRS Shipbrokers
儘管面臨挑戰(zhàn),孟加拉目前仍是全球最大幹散貨船拆解中心,截至2025年中,其承接的拆解量占全球總數(shù)的53%。BRS分析認為,這一優(yōu)勢主要源於印度拆船廠正在大規(guī)模改造升級,以及印巴關係緊張令市場更傾向於選擇孟加拉。
不過,孟加拉也面臨嚴峻考驗。BRS警告稱,要使拆船廠達到HKC標準,單廠平均需投資約700萬美元,而受限於融資管道匱乏及近年拆船市場低迷,許多船廠難以騰挪足夠資金進行升級。
此外,新規(guī)還要求被拆解船舶需從所屬船旗國獲得《國際回收準備證書》(International Ready for Recycling Certificate),這一認證門檻可能進一步將拆解訂單引向已合規(guī)的印度等市場,令孟加拉承壓。
來源:海運圈聚焦